1)第103章 复汉军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现如今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这六千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支军队,当然目前的训练成果还无法与大英帝国的正规军相提并论。如果等到黄埔军校的军官毕业,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不止上升一倍。”

  走在一旁的英军教官马歇尔上校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耸耸肩膀,摊开手笑道:“当然,如果你只是用他们去对付婆罗洲的那些土著,我想也够用了。”

  一旁的容闳将马歇尔的话翻译成汉话,倒不是赵源听不懂,而是其他人听不明白,这绝非赵源想要的本意。

  听到容闳的翻译后,众人也是微微一愣,要知道他们自己可是清楚地知道这两个月是怎么渡过的——跟黄埔军校的军官不同,眼前的六千学员兵的训练几乎从早持续到晚,若非赵源每天都持续供应肉食,只怕他们的身体早就扛不住。

  像这么高强度的训练下,六千学员兵在两个月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正常军队至少半年的训练成果,而这里面光是砸下的银子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让方孟昭都为之咂舌。

  然而,在马歇尔的眼里,即便他们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与大英帝国的正规军相提并论,这里面所差的不仅仅只是训练,还有更多的是实战方面的经验。

  赵源倒也不以为意,一支强军绝不可能只在训练场上诞生,它必须经历足够的战事捶打,才能彻底练就出一柄利刃。

  在编制上,赵源并没有完全参考英国红杉军的编制体系,原因也是因为英国陆军的编制十分多变,和平时期总体规模并不大,而战争时期则会选择扩军,具体就表现在非战争时期英军陆军主力步兵的基本编制是一营制的团,这一习惯一直到现如今还存在。

  而英军的一个营通常分成十个连,通常由八个个线列步兵连构成主力,一个轻步兵连作为先头部队,而一个掷弹兵连则作为精锐存在,别看英军一个营有这么多连,可是总人数通常只有五百人左右,只有战时才会达到千人级别。

  因此,赵源在基层编制上更多参考了普鲁士军队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军,即在常备军的基础上强化了基层编制的概念,加强了小队的战术要求,每个步兵营为五个普通燧发枪兵连,每个连一百五十人人,以及一个精锐的掷弹兵连和一个腾跃兵连,而这两个连则是一百二十人,最后加上营部每个营则是一千人。

  其中作为‘线式战争’时代的标志,燧发枪兵连是最为基础的兵种,作战时队形紧凑,纪律性高,以行军鼓令来调控军队的行进和队形转变,战斗时则会根据营指挥官的指令进行开火和齐射。

  掷弹兵连则是属于精锐部分,这些人也是专门挑选出来身高臂长,投掷能力极强的兵员,除了装备燧发枪以外,还装备了数颗手榴弹,通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