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章 红顶商人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时间,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静。

  不知过了多久,赵诚似乎才消化完内心的惊讶,他皱着眉头道:“这一切,都是你从哪里学来的?”

  赵源平静道:“正如孩儿之前所说,一切都是梦中所得,但是孩儿没有儿戏,更不是拿着赵家的祖宗基业去冒险。”

  赵诚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看向了一旁的赵志。

  “老二,你觉得呢?”

  赵志沉吟了片刻,道:“眼下,十万英镑大概约合三十万两库平银,咱们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得从生意里面抽调一些银子出来。如果有个好歹,怕是要伤筋动骨。”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源儿,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明白轻重,二叔有些问题必须问得细一些才行。”

  赵源点了点头,道:“二叔,我明白,您尽管问吧。”

  在这种大家族内,行事都自有一套逻辑,绝不是赵源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像赵志常年在商界摸爬滚打,必须得有七成把握才会干。

  与罗伯特一样,赵志的第一个问题就指向了汇丰银行的关键——息差。

  “以低息吸引资金,再以高息贷出,可如果没人接高息贷呢?款子收不回来又该怎么办?”

  赵源早已经有所预料,沉声道:“广东地面上高利贷通常是九出十三归,息滚息,利滚利,最后累计下来的利息往往动辄一倍本金有余,可谓剥皮吃肉,贪索无度。寻常商贾百姓借贷者也是数不胜数,倘若汇丰银行年利率能降到三成六,便也不用担心没人借贷了。”

  所谓的年利率三成六,也就是年息36%,月息3%。

  这放到后世已经算得上妥妥的高利贷,对于银行而言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原因也很简单,银行之间也在内卷,他们的商贷规模放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贷利率自然会随之下跌不少。

  赵志下意识点了点头,因为赵家的生意里同样涉及放贷,他对这一块并不陌生,只是有些担忧道:“只是利率太低,怕是无利可图。”

  在赵志看来,这世间做生意总是图一个利字,像自家大侄儿的这种想法,已经属于拿钱出来做善事了。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的坏账比例非常高,一旦借债人还不上钱,那债主就得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也是为何利率奇高的一个原因,只有让更多的借贷人背上高利,才能覆盖那些坏账带来的损失。

  与之相对的则是同时期的西方,利息普遍要比东方更低,像12世纪到14世纪的意大利,借款年利率便普遍在20%以下,而到了18世纪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银行的年利率就已经降低到了6%,像18世纪的波兰就规定年利率超过8%属于高利贷。

  在赵源看来,东西方利率的巨大差距,背后反映的逻辑就是风险控制的缺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