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 技工问题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包头一年左右的时间,取得了一些成绩,杨元钊一直都在考虑,如何为包头打下一个相对比较深厚的基础,包头的底子太薄了,甚至毫不客气的说,整个中国的底子都非常的薄,重工业需要什么,不是流水线工人,或者是农民工,需要包括钳工,车工,电工,焊工等一系列跟着重工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高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工人的实力,直接代表着工业区的实力,还有持续的升级能力。

  一体机是很强大,未来的知识也很强,但是这些只是让中国追上,并且超过曾经的领先者,并不代表可以一直领先下去,而一批强悍的产业工人,以八级为基准以上的工人,就可以让中国在工业母机的制造上面,先人一步,一步步的借助着现有的精度,向更高的精度,更高的主轴迈进,这才是精密加工领域发展渠道,有时候,一个点的精度,都需要无数工人,无数科研人员,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努力。

  以过去20多年的洋务运动,算是初步的培养出了一批工人,这些工人的实力如何,整个包头,最高的就是五级工,国内国外的都一样,毕竟,更高层次的工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宝贝,不可能被他招募到中国,他们不但会拿到高工资,还有一系列的隐形的福利。

  实际呢,杨元钊按照的标准,还是这个时代的标准,先不说跟后世的差多远,就算如此,这个五级工的评价,也是在国外四级工的标准下,提升了一个档次,毕竟,总不能让大部分的普通工人,都没有等级吧,这样,在国外的评价之中,连一级工都不算的工人,在包头的评价是一级工,然后以此类推的二级工三极,一直到五级,也就是说,这样的工人,在国外,只能够称之为普通工人,甚至连中级工的上层,五六级工都没有,就更别说国宝一样的八级工了。

  没办法,中国的工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跟国外都有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不依靠这样更高的薪金水平,吸引一批的工人,又怎么能够推动的技工的高速发展,所以几乎是花费了大量的代价,从国内国外招募而来了大量的工人。

  说实话,这样的政策,很是招募了一批工人,高额的工资,加上2个月的安家费,一下子从全国各地,从天津,武汉和上海等地,招募了一大批,等级在2-4级的技工,几乎是依靠着清廷20年洋务运动所积累下来的工人,推动了包头的发展,包头过去一年,大量工厂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包头这边包揽了全部工业设备,投入极为的巨大,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这些工人。

  之前洋务运动培养的工人,已经被搜集的差不多了,花费十几年,甚至是20多年,才培养起来的工人,新一批需要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