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八章 埋没的英才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面,一群人快步上前,一个身穿着西服的笔挺年轻人越众而出,迎向了杨元钊,他面容英俊,可是眼神之中,透着难以言明的坚定。

  年轻人的名字叫张召忠,留学英国,学的是经济,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人物,是通guò渠家的渠道找到的,作为中国少有经济学学士和工业学士,他所学的专业,本就是应该在大型联合企业之中的,可惜这个时代,在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他在回国之后,担任了布政司的幕僚之后,就回归乡间,或许,几年之后,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地主,太平绅士,可是轰轰烈烈的时代到来,当知道西北兴建钢铁厂之后,他丢下了家业,直接的前来,在钢铁厂筹建的中后期,还有整个钢铁厂兴建高潮的时候,表xiàn出色,可以说,整个钢铁厂的建筑规模,从原来的一两个高炉开始,到现在,依次的全面铺开,跟他的力主是分不开的。

  事实证明,张召忠的方法是正确的,最然,第一座高炉的投产时间,从原来五六个月之间,推移到了现在,可是在半年时间之中,形成鼎盛的生产能力,依次来训练工人来说,他做的非常好的。

  用10年时间兴建一个4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和用两年的时间之中,建设起一连串的高炉,然后慢慢的推进,发挥产能,这其中的差别,杨元钊非常的清楚,时不我待,现在已经是1909年了,距离辛亥,还有两年的时间,距离一战,也只有不到5年的时间,如果不能超越常规的发展,中国,说不定就会错过这个崛起最大的机会。

  正是张召忠的出现,让杨元钊的眼睛,不再放在历史上的成名人物上面,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两者可以说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混乱的中国,造就了不少的英雄,也毁掉了不少英雄,就好比早期的留美学童一样,三批120个,最终学成归国的不多,大部分都中断了学业,除了容闳,詹天佑,唐绍仪等少数出色,其他的,大多数都埋没在了历史之中,而从1875年之后,留学国外,更多的变成自费,有杨悦这样的晋商子弟,也有官宦人家和小地主出身的,甚至后世发展到自费的普通家庭,通guò勤工俭学来留学。

  这么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庞大阶层,又有多少,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更多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埋没在了历史之中,张召忠就是其中一个,经济学和工业学的双学士,这在国外,也是属于顶尖的人才的,可是回到了国内,却没有丝毫的用武之地,如果不是杨元钊的出现,如果不是钢铁厂需要这个懂得国外的工业和经济的人才,他说不定,就只是一个开明地主,未来,说不定在军阀混战之中,就会因为家财的关系,被*掉。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