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九章 出头鸟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借助着会议的方式稳dìng了内部之后,商讨了全套的合作和方式,在包头和本地商人共同的努力之下,初步的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对外了。

  有了国内的棉花,还有包头支持的棉纺织机械,应该是稳dìng了,可是之后的大战毕竟还有四年,某种意义上面,中国才是根本,没有中国的市场作为后盾,杨元钊恐怕也只有把那个庞大的金铜矿给弄出来了,用原先作为储备的黄金来夯实中国的基础,避免因为外界的冲击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符合他的想法,未来中国,甚至是现在中国,都需要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这才能够发行货币,这样才是一个稳dìng的经济体。

  用贵金属来换取发展的机会,这是最坏的后果,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哪怕是一己之力,他也要做最后的努力。棉纺织联盟,暂时没有力量参与到其中,这是一场针对列强的真刀真枪的战斗。大部分的工厂,都是在包头的支持下建立的,大部分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不均,不能够跟包头那样的专业生产相比。

  包头的棉纺织业,经过了2年左右的发展,已经从初生变得专业了起来,总数量1200万锭的包头,哪怕有5成以上,是最近一年的时间扩张的,可是包头庞大的工人队伍和技术改造,让这个扩张是平稳的,也就是说,1200万锭的棉锭。可以完全的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就按照一锭对比包的棉纱,就是3000万包,换算成棉布的话,接近9亿匹的不同种类的棉布。

  当然了。这部分棉布不可能全部拿出来,北方的大部分市场,都被包头垄断着,年销售的能力,大概在亿匹左右,其中包头就贡献了7000万的份额。几乎快要到了三分之一,包头现在的人口是200万左右,加上受到包头影响比较大的太原,绥远,大同。再加上几个新兴的城市,包头城市圈的影响人口,大概在1100万-1200万之间,这些人口在包头的影响下,或者打零工,或者成为工人,或者就干脆加入到包垦公司,进行农业生产。

  以包头庞大的利润率水平。让他们的工资也相当的高,高工资足以支撑大量的布匹销售,从成衣到家居床上用品。这些人口平均布匹的消费能力,居然惊人的达到了5匹每年,这个数字,远比全国平均的高的多。

  剩下的,就是包括了河北,河南。山西和东北的一些的市场,这些市场距离包头较为的近。又是晋商们比较传统的区域,所以包头布的销售非常的好。

  在上海。杨元钊借助着各家的渠道,主要打听的是本地的市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甚至是广东广西福建这些省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