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洋出动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众多的廷议之中,有关包头的情况给巴拉个清楚,哪怕清朝已经日进膏肓,哪怕他已经无法掌控这个庞大的帝国,300多年的基业加上一些惯性,或许会遗漏掉一些东西,但是只要关注过来,庞大官僚系统和一些潜在的东西,还是让他们找到了很多关于包头的东西。

  在那一年,包头在的武汉劝业会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就有人提yì,给包头单独的设定税制,毕竟只是明面上,包头就卖掉了那么多的东西,说是税制,其实就是剪羊毛,涸泽而渔,一个产出几千万的,再怎么捞也能够捞一笔。

  可惜,1909年,是清政府最动荡的,连袁世凯都被弄到老家去了,北洋跟中央的矛盾,一定程dù上激化了,包头可不比别的,还是有一协的新军的,这个时候清政府无比的后悔,如果不给包头一协新军的建设权,一定程dù上,包头就是泥捏的,在北洋动荡无比,清廷中枢的手中,没有多少可以动用的兵力的时候,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甚至一些有心人,没有把这个议题给提到最高层。

  现在,各大报刊的头条,彻底的把包头的消息引爆了,再加上列强们的推波助澜,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块肥肉,各种势力都集中到一起的时候,甚至连跟清廷对抗的北洋系,也在袁世凯的指示之下,提出了倾向性的意见,这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的官僚机qì,开始迅速的运转了起来。

  杨元钊一直都想着,在包头这边,慢慢的发展,逐步的累积实力,当实力大了之后,就可以无视一qiē,可是杨元钊不知道,他所占领的市场,或许在最初的时候,只是小农经济所拥有的市场,伴随着包头产品的逐步扩散,逐步深入到个各个地方,特别是江南,那里几乎是国外势力的传统势力范围,他们的产品倾销地,现在,多了一个包头,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各种产品的销量大减,有了物美价廉的包头造,还有什么人去买国外又贵,又不好的产品的,刚开始,列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是伴随着包头的实力迅猛的增加,产量越来越雄厚之下,包头开始疯狂的占据他们的市场,本身实力雄厚的洋行,也被包头的这一个组合拳,打的时有些招架不住,从棉布开始,火柴,日用品,肥皂,水泥,钢铁制品等等的等等,一系列都打的溃不成军。

  1910年,包头的年产值达到了惊人100亿元,其中8成以上的市场,都是从列强手中夺走的,现在的列强,从轻工业产品到机qì设备,都卖不动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军火生意,这对于列强的打击非常的大,列强们对于中国的发展也很惊惧,最终让列强们重视的,还是那一次的棉布危机,虽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