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2年9月27日,上海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天还没有彻底的放晴,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之中,一艘轻便小巧的汽船,缓缓的驶入了黄浦江,然后顺着黄浦江开始上溯的,目的地正是南京,这是这个被简单命名为西111的全电焊加工汽船,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的航行的,可以改变整个造船业历史,代表着更加先进造船生产技术的电焊,在这一天,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的,西北和中国,通guò方方面面,保留了这个技术长达3年的时间,累计了巨大的经验和技术,以此眼神出来的各种技术,让中国的造船业,从世界的末流,开始追赶先进的脚步,创zào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汽船缓缓的下水,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因为这个船坞是绝密的,周围有一个连的正规军来说,又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周围几乎500米内,不会有人靠近,又趁着夜色的,悄悄的下水,没有任何人发现,短途的海试,已经进行了3次,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公里,这是经过几次改进和修正之后的,第4次海试,会超过300公里,也算是尝试长途的能力。

  在前面的3次海试之中,汽船的表xiàn极为的出色,因为结构更加的平滑,同样航程的耗煤量,比预计的要少,加上包头出色的蒸汽机,即便不做任何的更改,这个汽船的性能也是千吨左右的汽船之中,性能最好的,一旦投放市场,是会引发大量的追逐的。

  跟万吨级远洋货船不同,千吨级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丁点的性能的提升的,都可能引发巨大波动,虽然利润率不高,却是赢者通吃,输家通赔。

  不过简单的海试,却让王本初看到了更多的改进方案,有些可以直接对汽船进行微调,有些却必须要在下一级的设计之中,进行修改的,基于电焊所产生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多。

  王本初从这一刻开始,潜心钻研,后来成为了电焊造船方面的大师,也算是机缘巧合和天赋配合的结果,现在这个没有任何的弦号的汽船,悄无声息的,就融入到了长江下游的货船之中,根本就不起眼,作为世界上第二长河,长江上面,不但有千吨级的汽船,还有大量其他的船舶,甚至在水量较大的夏季,万吨级的货船甚至可以上溯到武汉。

  测试数jù,都作为珍贵的实yàn资料,存了下来,而杨元钊却在忙乎着别的,在这一艘船建设的中后期,他已经很少亲自的,来到江南造船厂,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江南造船厂,让他步入正轨,实际上,这个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跟穆默约好的又是一个月之后,总不能闲着,杨元钊没有更多的事情处理的情况下,也不能一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