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二十九章 调整动力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借助着一体机的帮助,该调整的部分已经完成了调整,图纸上面,能够修改的地方不多,杨元钊也知道,以他皮毛的设计能力,如果不是这些动力设备和材料,他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如此强大一艘货船,如果有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过来,可能提升个百分之二三十,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杨元钊已经很满足了,他不是专业的设计师,西北也不太可能找到比较专业的设计师,这些玩意,可以拿出来现生产,最多让皮埃尔这样的设计师,介入到其中,能够提升多少是多少了。

  最终汇总到一起的图纸,却减少了许多,各种分系统的,材料方面的图纸,当然是去掉了,这是杨元钊底牌,材料方面的虽然有破译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最初的图纸,生产出来的成品在不少的方面都有掩盖,加上加工退火等一系列的工艺,千变万化,这些都是后世的经验,要想解决出来,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也需要相对比较漫长的时间,真的弄明白的话,可能就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到时候,杨元钊有足够的时间提升材料的等级。

  除去了材料图纸,整艘船的图纸基本上就只剩下几百张了,杨元钊满意的看着这个可能作为未来江南造船厂主力货船生产的X1图纸,这是一艘载重量在一万吨以上普通散装船,满载排水量为的15700吨,但是船体本身则只有3700吨左右,比一般的万吨级的船舶,最少轻了1200吨,载重量比例也在提高的,整体载重量达到了12000吨,这个数字相当的不错,在目前杨元钊扫描下来的万吨巨轮之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船舶制造之中,一个很大的成本支出,就是造船所使用的钢铁的支出,基本上,大部分的造船成本,是按照吨位来核算的,就如同之前拿下的2艘太古的3000吨级订单,一吨的价格是230美元,以4500吨总排水量,1600吨的总重,原价大概是37万美元左右,后面聂云台去谈了涨价,那就不是按照吨位了,而是在原价的基础上面。

  这一艘万吨级货轮,重量减轻了1200吨,代表着利润率的提升,虽然减少了这些重量并不能够以每吨的造价在衡量,却占据了大半,人工和材料费用似乎造船上面最大的支出,当然了,未来销售的时候,就不能够按照减少之后的价格了,原来5000吨左右的重量,减少到了3700吨,性能更加出众,却更便宜。

  重量不过是造船业主流的计算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比如说载重量计算法,还有一些根据性能等固定衡量,最终商量的一个方法,不过没有重量那么一目了然而已。

  以X1的图纸为例,提升的地方很多,减少了1200吨的重量,整艘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