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六章 面粉厂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轰鸣的拖拉机,在整块整块的田地之中,快速的向前,把前方的小麦,一点点的割到,只有一个割的功能,收割机的速度,比后世的还要快一些,再加上这个拖拉机的马力上面,算的上是大型,别说是带上七八米的收割滚轮,就算是再大一点,也没问题,一小时差不多能够完成15亩的收割任务,在拖拉机之后,数个壮汉,跟在拖拉机的身后,把一亩地的麦子,给集中到一起,捆成捆,然后放在旁边,等着拿到旁边脱粒。

  专门脱粒的机qì也准备好了,就放在田间地头,一共做出来了数百个,有专人负责弄这个东西,哪怕是人力,也都不慢。

  这个时代,麦子的收割,完全依靠是手工的,一个壮劳力,一天能够割完亩的麦子,已经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了,哪怕是那些专门的麦客,也不会超过3亩,可是机械的收割,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台机qì,一个人,最多加上捆麦子和打麦子的,算7个人吧,一个上午5个小时,足足75亩,每一个人还不劳累,弯腰割麦子,被麦芒等扎着,还有机械劳动的体lì,和现在跟在拖拉机的身后,一路整理麦子,这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效率何止提升了数倍,劳累程dù也会大大的降低。

  旁边看着收割的吴广仁,嘴已经笑得合不拢了,地主最重视的,就是土地,土地的收成,关系到一年的收入,5月的天,说变就变,说不定一场雨下来,会让一年的收成泡汤一大部分,快捷的速度和效率,代表着只要有几天的晴天,就可以完成麦子的收割,这代表的意义,一个老牌的地主非常明白,两个地主,在见到了拖拉机的非凡效率的同时,就都开始跟杨元钊套近乎,软磨硬套的问着有关拖拉机的情况,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一台,或者是几台拖拉机。

  近水楼台先得月,杨悦培养拖拉机手的时候,他们的几个佃户参与进来的,而且学的很好,在两个地主看来,以前可能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十来天都未必能够完成的麦收,在机械化的帮助下,使用的人最多就七八个,可是效率最少提升一倍,这都是净的收入,相对而言,拖拉机或许高昂的成本,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两位地主的要求,杨元钊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眼下的拖拉机,使用的是后世带来的发动机,暂时,不方便流入到市场之中,必须置于他的严密监控之下,等未来有条件了,研究出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动机和拖拉机之后,肯定要推向市场的,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是最最重要的,这是一条红线,一旦红线动荡,无论在强悍的工商业,再有钱,也会陷入到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和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