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军战俘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元钊在默默谋划,为西北和中国增加底蕴的时候,一道电波,穿越茫茫距离,从南海传到了西北,早已经准备好的西北机器,开始缓缓的开启了起来。

  战俘和劳务输出,这个杨元钊精心选择,一个平衡德国跟西北之间的运力差别,甚至平衡货币和资金差别的办法,已经到了执行的关头了。

  首批9万人,全部都是英军的俘虏,他们跨越了万里海疆,从遥远的欧洲,抵达了中国,甚至因为保密的关系,越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英国人还不知道,否则的话,英国人真的要闹起来,除非让舍尔的特别舰队行动起来,现在的西北还真的拿英国人没办法。

  在首批战俘还没有抵达之前,大致的关于战俘的情况已经告知了西北这边,西北也对于这个数量进行了初步甄别和计划,战俘大部分还是要送到小型矿场的,当然了,西北不是黑心资本家,他必须要保持生产量,而不是无休无止的压迫,对于这些战俘来说,除了自由被控制,生产的情况有一定的危险性之外,劳动时间,生活水准,甚至本身的尊重等诸多方面,都是有保证。

  除了这些矿场,西北甚至还花大力气,找出了一些不太适合西北人来工作地方,这些会派到这些战俘的头上。

  社会的变迁,财富的积累,永远都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流动虽然会增加财富,可是基本的还是最基础的生产。这中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德国手中获得了接近千万的劳力,并不代表德国人没有眼光,德国当然知道。如果能够把这千万的劳力,彻底的利用上来,在欧洲也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东西,极大的支援德国的欧洲之战,可是不说法德之间是世仇,不说战争,就很少有法国人为德国效力。更别说现在,德国作为占领国,把法国的北部给占领了。他们都是俘虏,虽然无力去给德国倒个乱,发动什么武装起义之类的,可是非暴力不合作还是可以做到。

  这一点。德国非常清楚。所以才这么大方的搜罗了这么多的人力,西北给他们开出来的工资不低,抽出部分之后,他们所创造的价格德国也能够分享一半,留在欧洲,不但增加不稳定因素,还能够获取部分收益,这样的账。任何人都会算。

  西北现在已经足够庞大了,哪怕是千万人力可能过来。西北也不像几年前那样,大兴土木的调整,特别是包头特区,经过了几年的调整和去工业化,已经拥有了超级大城市的雏形了,从1908年的环城路开始,目前已经形成了6环通道和15个以上的卫星城市,覆盖区域超过1200平方公里,超过2000万人的庞大现代化都市。

  无数的人员开始行动,电波传输到了四方,首批的战俘,在人还没有彻底的抵达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