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4章 求徐渭的心里阴影面积_我要做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毅虽然没明说,可是通读他的调查之后,都会清楚知道他的思路。比如唐毅强调士绅商贾兼并土地,谋求财富,并非什么罪恶,乃是本能的选择,国初江南一亩农田最多不过五两银子,到了如今则价值二十两以上。

  谁能忍住坐等升值的诱惑,而不去兼并土地呢?

  至于商贾,也并非一味的贪得无厌,他们建造作坊就要雇佣人手,解决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东南没有出现流民,同时工商又提供优质商品,保证东南百姓的富庶生活……

  如此道理放在后世是稀松平常,可是别忘了这是重农轻商的大明朝,两千年来,士农工商,对商人的偏见根深蒂固,谁敢挑战既有的观念,都会遭到强烈的反击。

  唐毅也不意外,他的奏疏上去,有些神通广大的人物比如严阁老,徐阁老,李太宰,他们都弄到了副本。

  和唐毅有仇的严阁老,以及保守派的李太宰立刻发动手下,想要找到唐毅的漏洞,狠狠惩罚离经叛道的小子。

  可是他们研究之后,一个个都颓然放弃,奏疏之中,每一项唐毅都用了实际例子,还拿出了相当多的统计数据,以及当事人的笔录,最为关键是每一项观点他都点到为止,而没有戳破。

  想给他扣什么帽子都没用,人家只要淡淡说一句,我是据实上奏,谁也没咒念。

  更好笑的是不少看过唐毅奏疏的人,都被他严密的逻辑,详实的说理给征服了。尽管他们不认可,可是也不敢理直气壮说唐毅是胡说八道。

  尤其是嘉靖的四个字评价“宰辅之才”更是在所有高官之中,掀起了一股风浪。陛下亲口许诺,唐毅的前程那是一片光明。虽然大家身居高位,用不着巴结一个小家伙,可是谁没有后代子孙,谁没有致仕回家的时候,和他搞好关系,对日后也有好处。最起码不要随便得罪。

  唐毅还不知道,他人没到京城,已经是名动九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比别人,徐阶更是五味杂陈,唐毅算是他的徒孙,能获得圣眷,那是再好不过。可是徐家身在东南,每一本致富经徐家都没放过。让陛下知道了东南的底细,万一勾起了嘉靖的贪心,下令抄家,那可就完了。

  徐阶在信中就委婉提到了担忧,希望唐毅要斟酌损益,仔细权衡。

  虽然没有责备,徐阁老难免抱怨。

  对于老徐,唐毅不敢怠慢,他亲笔写信,在信中他分析嘉靖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东南世家下手,而且唐毅也写道东南的症结在于海禁,只有让陛下,让朝廷了解对外通商的重要性,才能促成开海。海路畅通,则商机无限,财源滚滚,有了财源,才能平定倭寇,海晏河清……

  胡宗宪尚且能看到开海的好处,唐毅岂能不知,只是他认为以前时机不成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